国际文化节·联心绘梦|春晖音乐节:声动寰宇处,四海同心时

发布时间:2025-05-12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字体:
[
]

5月10日晚,上海财经大学综合体育馆前广场灯光璀璨,2025春晖音乐节暨“永远22!Bilibili毕业歌会校园歌手选拔赛”在此举行。音乐节汇聚来自意大利、法国、巴西、荷兰、韩国、马来西亚等30余个国家的百余名中外学生演员,通过28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呈现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对话。从华语经典到意大利民歌,从东南亚舞韵到原创歌曲,舞台上下处处彰显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青年学子的凝聚力。

 

美育成果: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

 

 

春晖音乐节成为多元美育实践的立体展台。校学生合唱团演绎的《舟中晓望》,将孟浩然诗词化作空灵吟唱,舞台地面投射的江水波纹与竹笛悠扬伴奏,构建出“移舟泊烟渚”的古典意境。江映月(意大利)带来的意大利语歌曲《La Noia》,金色光束下,她的高音与冷焰火同步攀升。周畅演绎的《天边外》展现了中国音乐剧的独特魅力。侯博翔、陈明璐璟、文娜雅(南非)、杨净卓(法国)演绎的原创歌曲《华章》充分展现了中国渊源流长的文化和大好河山。

 

 

流行音乐矩阵同样精彩纷呈。陈信轩(马来西亚)带来的的《我爱你》,引发全场跟唱;方易演绎的英文摇滚《The Show Must Go On》以红色频闪灯光配合烟雾特效,舞台瞬间化作烈焰战场;侯博翔细腻诠释的《假如爱有天意》,则用旋律勾勒出情感图谱;季子桉的《天外来物》展现了华语流行乐的魅力。

毕业骊歌:青春记忆的音符叙事

 

本年度春晖音乐节特别设置毕业季主题板块,以音符串联校园时光。陈天一、刘艺萌、李诗颖、彭荻雯四人联袂献唱的《第一天》,轻快旋律中带大家回忆了大学时光,台下观众挥舞荧光棒,将观众席点缀成流动的星河。陈盈佳(马来西亚)、黄正朝(马来西亚)、张琪琪等演绎的《这世界那么多人》,表达了对大学生活的不舍与留恋。

 

 

 

温情的《梁山伯与茱丽叶》《万有引力》展现了大学期间美好的爱情。《知足》《也许明天》《像你这样的朋友》等曲目接续登场,将眷恋与祝福化作具象的声光长河。  值得一提的是,SUFE VOICE国际学生合唱团带来了《想要的都能实现》,来自马来西亚、意大利、南非、俄罗斯、巴西、缅甸等近20个国家的同学为毕业生们献上了特别的祝愿。

跨国共创:舞台背后的中外融合

 

中外学子的深度合作贯穿全场。音乐节舞台上,有两支中外学生共同组成的乐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orrent乐队,于2024年10月组建,成员由包括俄罗斯、缅甸、日本、泰国、中国的5个国家的5名同学构成,他们当晚带来了两首英文经典流行曲目《Uptown Funk》和《Fear for Nobody》。乐队负责人盛下英世(日本)表示,“5个国家的5名同学在这7个多月的时间里克服了文化、语言及音乐风格的差异,不断磨合,展现了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魅力。”

 

中外文化的深度融合成就精彩。缅甸学生团队将《最炫民族风》《奢香夫人》这两首颇具中国文化色彩的流行音乐与为东南亚风情歌舞融合,成就了最具感染力的文化再造现场。

演出同时,由金融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共同组织的文化市集也在同步进行。不同的摊位吸引着观众前往打卡,展示着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魅力。

幕后之光:国际学生联合会体现硬核执行力

舞台之外的细节更显组织功力。秩序组组长王威竣(马来西亚)带领团队,用荧光地贴将场地划分为4个区域,确保数千名观众高效入场及有序观演。在张翔宇(巴西)、李家具(缅甸)的带领下,道具组在排练时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彩排结束后加班加点演练,将乐队所需的麦架、乐器等设备上场时间从2分钟压缩至18秒。

当主题曲《四海同心》的旋律响起,舞台屏幕展现的是国际学生联合会成员参与春晖音乐节的感想,这些话语与歌声共振,诠释了“同心”二字的千钧重量。

“这场音乐节没有主角,因为每个人都是缔造者。”国际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张楷捷(马来西亚)在活动后说道。“据统计,超过40%的节目由跨国团队共同创作,从地贴设计到30秒换场,再到文化混搭表演,每个细节都烙印着‘四海同心’的基因,正如《四海同心》歌词所写‘五大洲的风采,共同转动这舞台’。我想,这就是国际学生联合会团队凝聚力的体现。”

接下来,校园内外将会继续举办“青春同行”中外学子骑行感知上海、国际文化进附小、“文化奇缘”跨文化体验、乌兹别克斯坦国别文化体验等活动,构建多彩国际化校园。上财中外学子也将继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增进彼此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供图:张剑  编审:依子贺  收稿日期:2025年5月12日)

上财要闻

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