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二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法律人才交流研修班结业仪式顺利举行。本次研修班历时三周,跨越北京、杭州、上海三地,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1个国家的25位法律界人士圆满完成全部学习交流任务。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振江,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靳玉英,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二级巡视员靳楠,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等领导嘉宾出席。结业仪式由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二处处长何蓬主持。

王振江副会长在致辞中向顺利结业的学员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为研修班举办付出努力的各方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本次研修班是中拉法治交流的生动实践,学员们怀着对法治的热忱,跨越语言与文化隔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实地走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在民商事仲裁调解、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时代法治应对等重点领域形成深度共识。他强调,中拉虽相隔万里,但在追求公平正义与法治文明的道路上始终心手相连。本次研修班通过多场主题活动,既展现了中国在立法、司法、国际法治合作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也让中方汲取了拉美各国在宪法发展、人权保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实现了法治文明的互学互鉴。面向未来,中国法学会愿与拉美法学法律界一道,巩固交流成果,搭建长效平台,为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靳玉英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研修班的顺利结束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近年来中拉关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和法律领域的蓬勃交流不仅深化了双边友好合作,更为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树立了典范。法律交流作为中拉合作的重要支柱,在保障双边经贸稳步发展、推动全球议题协同推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靳玉英介绍,上海财经大学作为经管法文理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重点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中拉合作。学校已与巴西圣保罗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拉共体高校建立长期学术合作关系,推出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计划。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设立的中国法学会中国-拉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拉美法律培训基地,通过举办首届中国-拉共体法治论坛、中拉法律论坛年会等活动,搭建了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同时,2019年首届中拉法律人才交流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正是重要实践。她强调,本次第二届研修班是落实中拉法律合作共识的关键举措,一周的深度研修将进一步增进中拉法律界互信,深化经贸法律务实合作,为中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智利阿劳卡尼亚大区检察长罗伯托・加里多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对主办方的盛情邀请与悉心安排致以诚挚谢意,坦言通过三周研修,不仅全面了解了中国法律与司法体系的实践运行,更深刻感受到中国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他表示,不同法律传统间的开放交流是推动法学创新的关键,本次研修所孕育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为中拉未来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返回本国后,将积极传播中国法治经验,当好中拉法治合作的桥梁纽带,践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共同使命。
随后,现场播放了研修班研学视频,全景回顾了三周来跨地域学习、多维度交流的精彩瞬间。

王振江、靳玉英、靳楠、宋晓燕等领导为全体学员逐一颁发结业证书,定格研修收官的重要时刻。

本次研修班结业,不仅为中拉法律人才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更凝聚了法治合作共识、厚植了民间友好根基。未来,中拉法学法律界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学术研讨、务实合作与人才交流,让法治之光照亮中拉合作之路,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供稿:扆欣宇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5年1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