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数字化“产业大脑”?如何应对未富先老?上财高峰论坛探讨了这些热门话题

发布时间:2022-11-12来源:上观新闻

字体:
[
]

2022年11月,上海财经大学迎来建校105周年。12日,以“新财经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2上海财经大学高峰论坛在财大科技园会议中心举办。论坛共邀请国内财经界顶级专家学者、金融机构高管、上财学者与知名媒体等嘉宾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论坛设立一个主会场,两个直播分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产业数字金融≠供应链数字金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题为“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产业互联网有四个核心要素:产业,是肌体;科技,是大脑;金融,是血液;商业,是神经。肖钢进一步解释,要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的靠现代科技赋能的产业大脑;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和服务,整个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就没有好的运营模式,当然这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产业数字金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金融系统要对接产业大脑,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配置资源。数字化的“产业大脑”,实际上是一个支持中心,就是把整个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工艺、技术加以提炼,运用管理、行业知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然后形成模型。产业大脑就是数据中心、支持中心,它能够洞察整个行业和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域当中遇到的生产经营解决方案。“它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匹配需求。”肖钢说。

已经有供应链金融,为何还要弄产业数字金融?肖钢解释,产业数字金融是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生产企业,整个产业是跨地区跨产业的,不是一个产业链,而是跨多个产业链,另外整个评级范围要着眼于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企业集群的整体来进行评级。

肖钢建议,下一步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应从几方面来着手:除了加强顶层制度安排,还要着力打造数字信用基础设施;同时,注重场景聚合和生态对接,并且变革风控模式。

【如何应对“未富先老”】

在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的演讲主题中,一组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有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是约2亿,约占14%。人口老龄化超过13%就是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我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来要突破20%,所以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到2050年,预计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大约35%,峰值的时候可能会达到4.87亿人。

从国际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经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总的来说对经济增长和金融需求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从中外人口老龄化风险比较来看,我国是在进入中高收入时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而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是高收入发展阶段,所以我们现在面对“未富先老”的挑战。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大约有6亿人收入还是非常低的。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周延礼表示,分析认为,如果在202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在2030年达到2.5万美元,这样一个经济水平对我们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方面会提供一个有利的经济基础。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人口老龄化看成是洪水猛兽,而要充分发挥一些经济金融手段,提出解决方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妨把老龄化当作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个红利时机。”周延礼表示,应该采取综合的经济和金融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周延礼建议,一方面要提供适应性的金融产品,提高政府部门服务的便捷性,搭建一个广泛联通、安全可靠、简单便捷的跨界平台,并支持多种缴费方式;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建立个人养老金标准化运作流程和信息交互系统。


上财要闻

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