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10来源:经济学院字体:[]设置

11月5-6日,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主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昉教授主持。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研究员,《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程霖教授先后致辞。

魏明孔研究员表示,会议主题明确,视野开阔,并认为中国传统的金融实践和制度创新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同时需要吸收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并与本土实际相结合,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深对中国货币金融发展史的认识。 魏众研究员认为本次会议主题极具包容性,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两大专业领域均有涉及,但思想史方面的文章比重较小。同时,就研究时段而言,目前学界比较重视近代货币金融史研究,对古代方面着力不足,他强调应该更加重视古代金融史的研究。

程霖教授表示,中国在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和思想方面独具特色。中国历史上货币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演进非常独特,与西方国家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些独特的历史经验,为我们理解现代货币金融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传统中国还有着非常丰富的货币金融思想,比如子母相权学说、轻重理论、货币名目论等,这些思想和西方的货币金融思想既存在相通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因此,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中国货币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5日上午,学术报告第一节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燕红忠教授主持,先后由上海财经大学杜恂诚教授、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何平教授,带来题为《19世纪70年代的在华外商保险企业》《思想、制度、绩效——华洋义赈会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移植考察》《梁启超的虚金本位论与货币行政的失败》的主旨演讲。张忠民研究员和燕红忠教授分别对三篇文章的内容、选题意义、资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评论。第二节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梁华编审主持,围绕近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相关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周育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宋佩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先后做了题为《略述上海“九八规元”的金融创新及其影响》《在华英资银行的钞票发行:监管体系与流通量的考察(1840-1890)》《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结构变化及特征》的主旨演讲。随后,戴鞍钢教授和梁华编审分别进行了精彩评论。



5日下午,研讨会第一节由《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潘晓霞副编审主持,上海交通大学袁为鹏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赵劲松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贺水金研究员、北京大学赵留彦教授先后做了题为《从银钱比价看晚清市场整合及其南北差异》《金融可得性与近代企业发展:基于邮政储金业务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抗战前中国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分布非均衡性----兼论金融与经济关系》《金融市场视角下的法币改革》的演讲。随后,兰日旭教授和潘晓霞副编审进行了精彩评论。

 第二节由《财经研究》编辑部邱国景编辑主持,围绕近代中国公债发行问题,复旦大学李丹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南昌大学刘杰副教授分别带来题为“Foreign Seeds on Chinese Soil: Public Bonds in Qing China, 1894-1911”、《投资者保护、政府债务违约与公债市场发展——基于1932年公债整理的研究》《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其运行特点》的演讲。高超群研究员和邱国景编辑对三篇文章进行了评论。




5日下午的第二个议题为中国金融史研究与教学讨论,研讨会由燕红忠教授主持,首先发言的是周建波教授,他肯定了评论人的意见,认为张忠民老师关于华洋义赈会绩效的度量问题可通过数据加以补充,并对燕红忠教授提出的问题做了回应。第二位发言的周育民老师认为公债问题研究应注意两点:一是在引入国外相关理论或概念时,要注意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二是近代国家财政问题需要与经济、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宋佩玉老师对外资银行在华发钞情况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对论文报告中评论人的点评进行简要回应。接下来,就金融史教学问题,兰日旭、何平、赵劲松、贺水金、李丹等专家学者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生反馈等方面介绍了各自学校金融史教学的情况和问题。此外,就金融史研究问题,袁为鹏教授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金融问题有其独特性,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或概念进行解释,而需要更加具体和细致地考察。最后,《财经研究》编辑部邱国景编辑从期刊角度,提示各位学者投稿时应注意不同期刊对文章类型的差异化偏好。

6日上午的报告主要围绕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与金融创新展开,研讨会第一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何平教授主持,江西财经大学邱永志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熊昌锟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许晨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张国坤博士先后做了题为《瑜亮双壁:宋代货币体制中的“四川法”与“西北法”及其信用制度比较》《货币与关税——清末中英商约谈判中的整顿币制问题研究》《国际本位制度演进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区域性银钱票制度:以福州台伏票与潮汕七兑票为中心》《近代归化城谱拨制度的生成与运转》的专题论文汇报。其后,袁为鹏教授与何平教授分别对四篇文章进行了评论。



研讨会第二节由厦门大学林枫教授主持,宁波大学张跃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钱晟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蒋震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裕威博士先后发表了题为《近代宁波市场上的空盘交易与政府治理》《前近代东亚的财政危机与金融应对:从中日中介业制度变革的比较出发》《内部管理、薪酬激励与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最后贷款人与近代中国钱业公会的监管——以上海、汉口为例》的论文汇报,周建波教授和林枫教授分别评论了这四篇文章。

最后,在闭幕式上,燕红忠教授对本次会议研讨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学术期刊致以感谢。

“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 是由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经济史学研究领域新方法、新视角和新问题的深度交流和研讨。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史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而且对于学习和践行“两个结合”、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供稿:李裕威 供图:胡倩楠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