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学科史上的第一 | 1921年,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商科大学

发布时间:2025-03-31来源: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

字体:
[
]

编者按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1917年“应社会需要”开设的商业专修科,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较早开办商科的国立高等院校之一。纵观学校的办学历程,始终以社会的需要作为兴办学科的指针,以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财经人才为最高办学目标。2024年初,学校启动了学科史编撰项目,旨在梳理和总结学校百余年的学科发展史,以赓续上财学脉、传承学术传统。鉴于此,本号特开设“上财学科史上的第一”专栏,回顾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在学科的创办与建设方面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和突出成就。

1921-1926年,上海商科大学尚贤堂校址

国内有商科大学,自本校始

我国近代商学教育肇始于清末,其中国立大学开办商科者,以京师大学堂为最早。在其1898年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课程设置中,将商学列为其专门学第二十三种。私立高校最早开办商科者为复旦公学(1917年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其1909年设立商科,属于经学科,三年制。1917年复旦大学设商科,本科学制四年。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应社会需要”,增设商业专修科,学制三年,教师以从欧美一流大学毕业归国的留学生为主。1920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办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因“人才与环境关系”而迁址上海。当时,作为立足华侨教育的暨南学校也有在沪举办商科的计划,经洽商后两校决定合办,于1921年秋成立国立东南大学暨南学校合设上海商科大学,是当时唯一一所国立的商科大学。校址位于上海霞飞路290号(今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附近)的尚贤堂。1922年,暨南学校退出合设,学校遂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1923年9月出版的《国立东南大学》“商科概况”言:“迨十年夏,东南大学成立,适暨南学校亦有在上海设立商业专科之计划……定名为东南大学暨南学校合立上海商科大学……郭秉文先生为校长……于十年八月十五日举行第一次入学试验,九月二十八日开校。国内有商科大学,自本校始。此本校创立经过之情形也。”

系科最为齐全,课程十分完备

上海商科大学设置普通商业、会计、工商管理、银行理财、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和保险七个系,在同时期的商科院校中是系科最为齐全的。其中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在国内大学中都是首批开设。交通运输和保险系虽未能按计划招生,但也以开设保险和运输相关课程的方式融入了其他系的课程体系中。每系课程20余门,各系课程总数达70门。学生分为预科(一年)和本科(四年),本科一年级不分学系。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本科修满128 学分方可毕业,学有余力者还可同时修读第二学位。

1921年11月19日,《密勒氏评论报》关于“上海商科大学”的报道

汇聚了一批融通中西的卓越教师

上海商科大学的教师以留学欧美归国的学者为主,约占全体教师的70%左右。例如:首任校长郭秉文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师范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为《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译为《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教育制度沿革的著作;首任教务主任马寅初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为《The Finances of the City of New York》(译为《纽约市的财政》),在校讲授纯粹经济学,后来在此讲义基础上出版了《经济学概论》。被后世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1924年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回国后的职业生涯第一站即在上海商科大学任教,曾担任会计系主任、代理教务主任,担任公司会计课程等。其他专业课教师如沈籁清、李道南、邝光林、林振斌、夏晋麟、陈长桐、美籍教师傅斯德和R.Moody(莫迪)等也多为欧美知名大学的博士或硕士毕业生。此外,学校还开设数学、英文、国文等通用课程。例如,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数学博士胡明复在本校担任数学和高等商用数学课程,华盛顿大学硕士孟宪承和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唐庆诒等先后担任英文教授,文史大家柳诒徴、著名报人严谔声担任国文教授等。

1924年12月,上海商科大学教职员学生合影

培养了一批政商学界的优秀财经人才

上海商科大学的生源主要是来自江浙皖豫湖广等地知名中学的优秀学子,卓越的教师队伍也保证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至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前,上海商科大学虽然只有3届共194位毕业生,但其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财经人才,如会计学家、会计实务专家顾询和戴铭巽、财政学家曹立瀛、金融家王志莘、银行家彭瑚、实业家许冠群以及翻译家蔡受百等,在中国高等财经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6年6月,上海商科大学1926届毕业生肖像

上海商科大学“以培植商业专门人才,研究商业学术”为宗旨,系科齐全、课程完备,名师荟萃、才俊云集。除具有国际视野的校长、教务主任和教师队伍外,还拥有一批工商文化界名流如黄奕住、穆藕初、聂云台、陈光甫、简照南、黄炎培、史量才等担任商科大学委员会委员,为学校的办学出谋划策、贡献经济与智力支持,使其很快成为民国时期商科教育名副其实的重镇,“开了我国财经高等教育之先河”,对我国商学学科和高等商学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供稿/图:陈玉琴  审核:王雅静  喻世红



上财要闻

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