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上财要闻
学术科研
院系动态
媒体聚焦
媒体关注
专家视点
校报
视觉
上财标识
上财校训
上财校标
上财三风
上财校歌
图说上财
推荐视频
宣传资料
上财学人
当前位置:
首页
2024改版前栏目
上财学人
【第九届“教书育人标兵”】胡乃红:潜心坚守化春蚕 勤耕不辍筑杏坛 | 新时代@教育
她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斯迈尔商学院访问学者;她在金融学教学岗位坚守二十八年,长期从事金融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拥有丰厚而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功底及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曾获得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TCFA最佳论文奖以及多次教学成果奖、上海市民族教育基金、第七届“中振基金”论文奖、第三届和第六届“教书育人标兵”等诸多奖项;她就是上海财经大学唯一蝉联九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的胡乃红老师。潜心教研,培育桃李满天下说到胡乃红老师所获得的诸多荣誉,都与她多年潜心教学和研究,不断地将探索和实践经验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时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分不开。胡老师于1990年就...
2018年09月26日
【论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
薛爽,清华大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计学分教指委副秘书长,中国审计学会理事。2016年被评为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申万宏远奖教金特等奖获得者,也是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的获得者。对新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理解和看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变革正以疾风骤雨之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会计职业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会计教育也面临这巨大的改变。作为一名会计学教授,我深深感受到专业教学方面挑战,也努力尝试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言,我认为内容是最...
2018年09月25日
【论教】乔晓妹:教知识易,训能力难
乔晓妹,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专业(SLAT)博士,上海市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心理计量学会(PsychonomicSociety)会员、阅读科学学会(SocietyfortheScientificStudyofReading,SSSR)会员。长久以来,不少人对教育的理解与传授知识往往划上等号,而这种理念在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中国尤为明显。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传授知识看做是教育的唯一目的,这显然有悖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真正挑战。我认为,知识既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甚至连主要目的都未必称得上。任何一个对此尚无意识...
2018年09月25日
【论教】关浩光:育人先“立人”
关浩光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现为商学院)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他长期从事领导学、导师制、工作家庭和职场负面行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兼任中外十余本期刊的审稿人,例如HumanRelations,HumanResourceManagement,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表达等方面的思考:对我而言,教学就像是做研究,是每一位学者学术道路的基石。我相信教学是将我的研究与商业界联系起来的一条途径。我非常享受将新的、创造性的、让人振奋的东西带到课堂的过程。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名教员,我希望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我希望能够给予每一位学生...
2018年09月25日
【论学】许凯:用心与感恩
许凯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奖。统计与管理学院2014级数理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冯兴东教授和朱利平教授。在校期间,在国内外统计学主流期刊JournalofStatisticalComputationandSimulation;《数学学报》;StatisticsandProbabilityLetters;JournalofSystemsScienceandComplexity;ActaMathematicaSinica-EnglishSeries等期刊发表文章。出生在农村的我,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艰苦的日子,严格的管教,使我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敢想敢做的良好作风。我的早年中学生活和大学生活的经历对我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有很大影响,那个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很重要的人,他们成为了我的人生楷模。其中有我的母亲,她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但是却...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程博:坚持梦想,在拼搏奋斗中砥砺前行
程博获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提名奖。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导师潘飞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在《管理科学学报》(forthcoming)、《ChinaAccountingandFinanceReview》(forthcoming)、《管理世界》、《经济管理》、《会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四年前,怀揣梦想,心中忐忑地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上海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个大龄考生,肩负着家庭、工作和学业的重任,能否经受得住考验,我很惶恐。如白驹过隙,弹指一瞬间,在财大已经生活四个年头了。四年,可以改变多少人和事?而未曾时光流逝、始终保持未变的是我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四年时光,我见证了财大的快速发...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 方蕾:知行合一 全面发展
方蕾方蕾,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提名奖获得者。金融学院2013级保险学专业硕博连读生,研究方向为精算会计,导师谢志刚、粟芳、赵桂芹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在《管理世界》、《财经研究》、《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forthcoming)、《保险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英国精算协会第一届SirEdwardJohnsonPrize获得者。在本硕博期间共获得三次国家奖学金。现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不断有人问我为何要学精算,为何要读博,为何想一直留在上财。矫情时便回答:凤凰高洁非梧桐而不居。茫然时便回答:懒得换。得意时便回答: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挚爱——学术。失意时便回答:傻呗。从二教回南四路过绿叶...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 申唯正:从个人发展到金融化世界的追问
申唯正获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奖。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经济哲学专业,导师张雄教授。在校期间,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等学术权威期刊公开发表论文数篇。为什么我已经工作了二十年之后,又考取了人文学院的经济哲学博士?当年在我们行业的朋友圈有很多议论,有人说是为了赚更多钱,有人说是为了当官,也有人说是为了认识更多人,各种说法都有,但可以肯定的说,他们议论的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当年考博士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做金融投资碰到的方法论难题。尽管曾是一家期货公司的首席分析师,但是用计量统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所有困惑;第二、自2012年开始的,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作为金融专硕校外导师的教学经历,...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邓浩:导师—学术之路上的灯塔
邓浩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提名奖获奖者。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与组织行为,导师贺小刚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学报》(forthcoming)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我在学术之路上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一位好导师。如果说自己在学术上还算有一点成绩的话,我导师贺小刚教授功不可没。不夸张地说,我是贺老师手把手带出来的。我天生是个意志薄弱的人,而学术研究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一篇论文被三次退回重修,为了不断满足审稿人的要求,每一次修改都需要比前一次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我好几次都想放弃,是贺老师不断的鼓...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王敏敏:老师们的教导和鼓励是我一路走来最美的记忆
王敏敏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奖获奖者。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导师关浩光副教授。攻读硕士期间,在《LeadershipQuarterly》、《AsiaPacificJournalofHumanResources》(forthcoming)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在AcademyofManagementConference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会议论文三篇,并先后赴加拿大温哥华和中国杭州参加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回顾我的学术之路,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一位位老师的身影和一幕幕与他们交流的场景。第一次接触科研是四年前我读大三的时候,我拿着我们小组“挑战杯”的选题去找江晓东老师。他问我我们的模型是什么,让我画出来。我傻傻地画了个2x2调研分组图给他。他笑了笑说...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应珊珊: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求学之路
应珊珊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11级产业经济学硕博连读生,美国田纳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有限理性与产业组织,导师蒋传海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在《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andOrganization》、《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最早模糊地接触到学术是在本科的时候。我本科就读于浙江财经大学,记得大二的时候与同班两位同学李清雅和许筝一起参加浙江省挑战杯学术大赛,还记得那时候研究的课题是排污权交易。我们三个去图书馆借出一摞摞的书依次翻过来,一遍遍讨论和修改论文,一遍遍练习答辩的展示。现在大家都说论文寻找合作者比...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范美婷:思想上的独立性是学术训练赐予我的珍贵礼物
范美婷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奖获得者。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2011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生,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经济,导师邵帅副教授。在读期间,在《管理世界》、《EnergyPolicy》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现担任《AppliedEnergy》、《EnergyPolicy》期刊匿名审稿人。本科的时候,我开始对学术研究表现出一定兴趣,但当时的探索性的学术研究行为只停留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梳理上,还并不知道何为研究范式,以及如何开展一项有“贡献”的研究。所幸,我的学术启蒙导师邵帅老师给予了极大的指点和帮助,开导我如何开展研究、处理...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金宇超:我的学术之路:对真实世界的热爱与好奇
编者按:自第十四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以来,学校通过实施学科优化计划、导师岗聘计划、教学提升计划、学术之星计划、行业菁英计划以及支持与保障计划这六大推进计划和措施,不断深入推进研究生综合教育改革。学术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生命线。为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工作,进一步激发在校研究生的创新潜力,激励在校研究生潜心高水平学术研究,促进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自2016年开始每年从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评选研究生“学术之星”及提名奖,旨在激励广大研究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长期的专业积累在学术道路上孜孜以求,坚持梦想,砥砺前行。经个人申请、学院(所)推荐、现场答辩评审,并经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范美...
2016年12月30日
【论学】王宝珠:从心无旁骛到谦卑自牧
王宝珠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提名奖获得者。经济学院2012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政治经济学、新能源经济学,导师马艳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在《学术月刊》、《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以及《政治经济学评论》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硕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博士论文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资助。转眼已步入硕博连读生涯的最后一个学年,回首求学历程,如果用三个词语来概括的话,我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从“以勤补拙”、“心无旁骛”到“谦卑自牧”的转变。五年的学习让我丰满了知识的羽翼,炼化了心理,也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学术生涯。以勤补拙。俗话说“勤...
2016年12月28日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8
跳转到
上财要闻
查看更多
2025.04.25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成功开班
2025.04.25
我与书记面对面 | 走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2025.04.25
我与书记面对面 | 走进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025.04.23
上海财经大学2025年书香文化节主题活动顺利举办
2025.04.22
上海财经大学招生与就业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顺利收官
2025.04.21
学精神、明纪律、共携手:上财师生走进“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
媒体聚焦
查看更多
2025.04.25
展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定力
2025.04.25
展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定力
2025.04.25
梁捷:一百条边界,一百种视角
2025.04.24
【高校风采】数智时代如何阅读?在上海财经大学书香文化节上找答案
2025.04.24
上财2025书香文化节:让传统与潮流交融、阅读与体验共生
2025.04.23
上海财经大学 2025 年书香文化节 阅读、科技与文化传承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