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共创“数智新财经”!49所财经高校在沪共话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10来源:新华社

字体:
[
]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10日(记者 陈爱平)以“数智时代财经高校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财经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大会9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全国各地49所财经高校相聚上海,共同探讨面向数智化时代的财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之路,并发起倡议,打造财经共同体,共创“数智新财经”。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认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智技术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而随着“两个大局”背景下国家战略的调整,传统财经高校发展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介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上海市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数字技术正在引领世界教育变革。上海市当前正深化实施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着力加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强化重点领域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精准供给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建议,财经高校要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加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关键领域卓越创新人才和拔尖创业人才的培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把学校教育、学生未来和行业产业发展更好的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各高校要推动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与财经学科之间的双向互促发展,以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开展深层次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11月9日,以“数智时代财经高校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财经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大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认为,财经高校还应更深层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更大力度提升自主培养的人才体系,分类培养、分层培养,造就更多推动时代发展的本土经济学家和中高端复合型财经人才;更广领域优化办学育人的治理体系,通过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教育管理、决策和评价的智慧性,推动办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据了解,国内多所财经高校已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探索、积累经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介绍,近年来,对外经贸大学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搭建以实验室为载体的数智交叉创新平台网络,促进学科交叉、打造数智赋能的创新发展主线,构建数智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等举措,积极促进交叉、迎接转型,推动数智化赋能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李永强说,西南财经大学通过推进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创新生态系统性重构、培养体系系统性重塑、组织形态系统性优化、评价体系系统性改革等举措,加快推进办学理念、发展方式、重大战略的系统变革,积极探索高等财经教育发展新范式。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数智化时代的财经高校改革一定是建立在理解现代数智技术底层逻辑,通晓数字技术、数字社会、数字金融运转新体系的基础上来展开的。这就要求财经高校立足数智时代,依托中国数字场景对学科布局做根本性的调整,重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培养体系,为迎接数智时代的到来建构与中国新实践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体系。

近年来,上海财经大学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融合式特色党建为引领,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通过设立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匡时书院等一系列前瞻布局,提升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级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也在当日发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数智财经行动方案。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增泉介绍,十项举措将包括构建特色立德树人新体系、打造“双一流”学科新布局、开启数字学科群发展新格局、深化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新方案、实施高质量科研新计划、推动高水平社会服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深化全方位社会合作、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等。

与会高校联合发布《财经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倡议书》:重塑学科专业布局,大力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引领数智时代的一流财经学科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数智赋能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打造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精品课程与教材,形成高水平科研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提升社会服务能级,积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对策性研究,推动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与转化。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建立国内财经高校间多层次交流平台,加强跨校、跨地区的数智融合、资源共享和合作共建,推动财经高校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上财要闻

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