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质量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专题大课在上财开讲

发布时间:2024-10-09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

字体:
[
]

10月8日下午,作为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教授在校艺术中心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解读”为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大课。本次课程不仅面向“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课的400余名本科生,创新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同时还面向全体中层干部、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为全校二级党委理论中心组联组学习、2024年中层副职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以及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的专题学习。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曹东勃教授主持。

刘校长首先点明本次大课的目标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本进行梳理和解读。他用经济学家的专业视角和严谨治学态度,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大的重要文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梳理相关表述和政策的发展脉络,带领大家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在哪、主旨是什么、关键该怎么做。

刘校长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解读《决定》的关键词和五大特点,深入剖析经济体制改革在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他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牵引作用,是破解当前各种问题的关键,有助于直面大国博弈的挑战、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也是结构转型的关键、风险化解的密码以及走出短期有效需求不足困境的方法。

刘校长阐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重点举措,凸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他回顾了自党的十四大以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定位转变,再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说明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由来。他解析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重内涵,包括公平、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以及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等方面。

刘校长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举措作出解读,特别分析了《决定》中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要点,如全面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国有企业的新定位中突出“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等,提醒相关专业的师生深入研究学习核心内容,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方向。

整场授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刘校长在100分钟的时间内用扎实的理论、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政策举措进行了系统梳理,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面向全校本科生全面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课程,既是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理讲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深入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教学和研究的实际行动。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高水平财经人才。

师生感想

数字经济系党总支书记 赵鹏飞

刘校长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核心,详细解读了经济体制改革对破解各种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举措与重要关注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作为数字经济系的一员,未来工作中,我也会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经济专业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培养具备卓越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数字经济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丁晓钦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术语的改变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发展路径。新时代新起点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置任务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必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要深刻理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务实行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周巧

非常荣幸聆听了刘元春校长从学术的视野和专业的视角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解读,他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重点讲解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由来和重点领域,强化了从专业属性和学理属性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接下来我们要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责任担当和更加富有活力的创新精神,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书馆副馆长 沈宏

听完刘元春校长所作的主题报告,深受启发。刘校长从历史对比到具体政策,以专业的视角和方向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最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剖析现实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落脚点、促进民营经济更公平和更优质发展、国有企业新定位新考核等政策热点详细解读,同时结合学校“数字经济”等学科建设情况,让我们对党的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有更坚定的信心,激励我们积极投身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事业发展。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副处长 郑策

认真学习了刘元春校长的主题报告,深受启发。刘校长系统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涵,具体分析了新政策中的关键措施及其背后的重要考量,这对于我们把握党和国家发展方向,落实国家战略方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找准新时期财经类高校的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岩

刘校长将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实践篇、是时代新篇、是强国建设关键篇的“三个篇”思想,并提出了“三个结合”的学习要求:一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照结合学习;二是与二十大结合学习,对标具体战略和当前问题,在体制机制上夯实;三是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专题讲话结合学习,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贯彻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于元

刘元春校长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解读》让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作为一名辅导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将全会精神融会贯通,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思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聚焦工作重点、激发学生内在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经济学院2023级本科生 张高旗

听了刘元春校长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解读,我感触颇深。他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经济体制改革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未来的发展不仅仅依赖经济增长,更需要在市场和政府的协调作用下推动全面改革。刘校长还特别提到了中国进入转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挑战。他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于此,我感叹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刘校长分析了其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国企不仅是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刘校长的解读,我对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堂大课不仅让我对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使我意识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责任与机遇。

会计学院2023级本科生 夏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堂生动的现实版政治经济学课程。这次改革,不仅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智慧和魄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刘元春校长特别强调,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这将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对此充满期待,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黄文欣

在聆听刘元春校长的讲座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刘校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讲解了我国为什么构建、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我国一些经济改革措施进行了精准且新颖的解读,凸显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加深了我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认识。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生,通过本次讲座更加充分感受到了对于国家文本的研读,特别是从自己专业视角去研读和学习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一定更加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并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邬璟璟  供图:连锲  编审:依子贺  收稿日期:2024年10月8日)

上财要闻

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