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支持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圣知林”社会法讲坛在法学院116会议室正式设立,北京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作为讲坛首讲嘉宾以“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情况、研究重点及未来展望”为题作讲座,与现场师生交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出席并致辞,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主任楼凌宇,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罗山鸿、院长宋晓燕、教师王全兴教授及吴文芳教授出席本次活动。讲坛设立仪式由吴文芳教授主持,讲坛首场讲座由王全兴教授主持。
社会法讲坛设立仪式
刘元春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在数字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社会与数字经济同步到来,劳动力由制造业岗位流向服务型岗位与创新型岗位的“就业结构两端化”以及灵活就业替代正式就业等经济现象,也对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亟需社会法的关注与回应。刘元春校长高度肯定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圣知林”讲坛的重要意义,并向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表示感谢,也向北京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表示欢迎。
吴文芳教授向在场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感谢,并介绍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圣知林”社会法讲坛是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大力支持的系列讲坛,致力于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实务专家,探讨社会法前沿与重点问题,为法学院师生打造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楼凌宇主任表示,圣知林律师事务所以“秉法心、得人和、促发展”为理念,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回馈法学教育事业,圣知林讲坛即以学术活动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期待与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开展长期深度合作。
法学院党委书记罗山鸿代表学院为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颁发了捐赠证书,向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表示感谢,并期待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讲坛首讲讲座“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情况、研究重点及未来展望”
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主讲,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王全兴教授主持。王全兴教授表示叶静漪教授作为曾为我国社会法学做出诸多贡献的学界前辈,一直坚守科研一线,长期关注社会法学核心问题,追踪学界前沿动向,劳动基准法既是社会法的经典问题也是前沿问题,此次讲座意义重大。
叶静漪教授围绕我国劳动基准法,从“立法情况”“研究重点”及“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展开。首先叶静漪教授回顾了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情况,劳动基准法立法曾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为议案被提出,并被纳入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高校曾起草劳动基准法的专家建议稿,以补足劳动基准法立法的研究论证工作,推动劳动基准法的立法进程。目前,我国劳动基准法律规范散见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最低工资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叶静漪教授认为应注意劳动基准法与既有法律规范的衔接整合。
其次,叶静漪教授认为劳动基准法的研究包括理论命题、技术命题、时代命题与制度命题四方面重点。关于理论命题,劳动基准法应重点解决劳动基准的“下限”与“标准”之争、廓清劳动基准的效力问题、统筹劳动基准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体系协同;关于技术命题,劳动基准法应提升立法技术与实施技术,精准平衡劳动者权益与市场经济自由,并构建多层次的监督和执行机制,以保障劳动基准法实施。关于时代命题,面对工业4.0时代的挑战,劳动基准应适应劳动方式变革、规制平台用工算法、构建新业态劳动基准、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并探索非正常工作时间认定与工资给付的标准方案。关于制度命题,劳动基准法应推动工时工资、休息休假、企业惩戒、职场性骚扰等制度完善。
最后,关于劳动基准法的未来发展,叶静漪教授认为,应强化劳动基准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考虑国际劳工标准,重视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并推动劳动基准法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进步。
在提问环节,叶静漪教授就现场学生提出的平台用工中的妇女权益问题、如何看待美国取消竞业限制以及数字社会中劳动者保护转向劳动保护等问题耐心解答。王全兴教授在总结中再次向叶静漪教授表示感谢,并指出面对诸多新现象中,社会法的研究应不止于提出新观点,更要反映新思想、新理念。
(供稿:孙健沦(学) 供图:黄琳涵(学) 编审:依子贺 收稿日期: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