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
日前,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通知,决定从4月8日起,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并调整行邮税政策,引发市场关注。上海市电子商务协作组主任委员、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表示,税改之意不在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是此次税改的本意,建立规范、公平的环境,将助推跨境电商步入良性发展新轨道。
税改之意不在税意在构建公平竞争良性发展根据新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行邮税的50元免税额度被取消,改为按一般贸易中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率的70%予以征收;在限值以内,关税税率暂设为0%;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新政策变革的重点,简单地说,是从过去鼓励所有类型的跨境电商,转变为鼓励跨境出口电商和对实体经济促进作用较大的B2B模式跨境电商;同时限制跨境进口B2C模式,也即‘保税+行邮’方式的个人消费品跨境进口电商。”劳帼龄说:“所以我认为,此次新政,看似从税收入手,其实税改之意不在税,监管、公平、调结构,推动跨境电商由享受‘灰色红利’的野蛮生长步入公平竞争的良性轨道,这才是此次新政的真正意图。”
税改之意一:破解B2C进口监管难题?“不可否认,跨境进口电商B2C模式这几年的发展,一方面,让企业看到和尝到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创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产业发展潜力和甜头;但另一方面,则是海关等监管部门,面临以几何级数增长的碎片化包裹监管难题。”
劳帼龄表示,海关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监管以小包装行邮方式入关带来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以及价格监管的问题。因为,过去是一万件衣服只对应一个报关单,而现在则是每双鞋每件衣服都可能对应的报关单。
“记得2016年1月8日,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国曾在新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关情况政策吹风会上,援引海关的监管数据,表达过这方面的担忧:‘这是碎片化的,清单非常多,但是金额有限。数以亿计的单子才二十多亿美元,如果(进口B2C)这个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监管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也很难监管’。”
“所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是此次税改的本意之一。”劳帼龄表示。
税改之意二:建立规范、公平的环境?“新政以法律文件的方式明确了跨境电商的合法性,税改让跨境电商的生意更公平。同时,行业规范程度变高,无论是税收、监管、行业规范都有了明确的法规。”劳帼龄说,过去,跨境电商模式有很多通道,其中邮关和快件等通道有时会存在漏洞,可以逃税、低报、瞒报税。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不愿意走规范通道。税改后政策统一往合法方向倾斜,规范通道会变得更加便捷。
“这样的推动,会让跨境电商最终回归外贸的本质——成本和效率。”劳帼龄表示,过去,跨境电商选择试点区域时主要考虑的是通关便利化,哪里通关简便、哪里成本低就走哪。税改后,全国的跨境电商制度管理是规范公平一致的,海关的政策统一,且由新系统执行,不再有所谓的政策洼地,就会促使跨境电商回归外贸的本质——成本和效率。同理,各跨境进口城市的竞争也一定是围绕着成本和效率来展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政策洼地来吸引企业。
对于跨境电商平台而言,则回归零售的本质。即跨境电商只是商品抵达消费者的一种物流方式,更准确的表达是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无论是通过线上也好,线下也好,本质还是零售的一种。“所以,建立规范公平的环境,推动跨境电商平台进入规范发展,是此次税改的本意之一。”劳帼龄说。
税改之意三:调结构、稳增长?此次出台税收新政时,充分考虑到了现有的宏观经济形势状况、B2C跨境进口电商对公平贸易的影响、以及对现有投资的影响。
劳帼龄表示,按国际惯例,一般通行的做法都是宽出严进,也就是对待出口管制较松,而对进口管制较为严格。但这两年由于跨境进口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境外货物可以直接入关,导致一些原本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贸易公司的外企开始撤离,这些信号引发了一些不安。
同时,外需不振导致的出口数据全面深度下滑,也开始让政策逐步向出口倾斜。
“所以,税改新政传递的信号非常清楚:跨境电商发展的主体是明确的,B2B是主体,B2C是补充。B2C会发展,但是走不远,走不大。真正要走强走远的是B2B。所以跨境电商要重点发展B2B,这符合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也是此次税改的本意之一。”
税改新政
是上海跨境电商腾飞的良机“身为上海的电商学者,尤其是跟着当年上海从2011年开始着手申请发改委跨境电商试点工作起,一路跟踪走到今天,不能不为上海的跨境电商说几句。”劳帼龄表示,曾几何时,虽然贵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但上海跨境电商的数据却不免让人尴尬。传统外贸企业一蹶不振,跨境电商数据陷于“洼地”,这是上海跨境电商的痛点。
“记得去年连续进行了多场跨境电商的调研。11月3日,在上海老牌外贸企业东浩兰生调研时,当时的场景真的让人有些唏嘘。调研听到的话归纳起来大致是,上海跨境电商与外地比,经营环境‘太恶劣了’,而这一结论的得出,并不是因为上海环境真的‘恶劣’,而是因为其他地方‘太宽松灵活了’,上海的企业是在‘带着枷锁’与别人共舞。”
劳帼龄认为,上海在B2C跨境电商领域中的产业政策设计和监管体系上“全国最为严格”,而在执行操作过程中也“最为规范”。还有“完税价格”、“单次货值”等实际操作层面,上海的监管都较为严格。
如今,税改新政的出台,吹响了跨境电商由享受“灰色红利”的野蛮生长步入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集结号,将推动跨境电商进入阳光化的新时代。“我相信,卸下枷锁,东浩兰生等传统外贸企业,将有机会强势进入跨境电商市场的竞争,并凭借其良好的资源基础,成为上海跨境电商领域的新生力量。”
劳帼龄表示,有了公平阳光,依托上海离消费市场近、离产品货源地近、离空港海运码头近等一系列优势,无谓的转移将逐步消除,上海跨境电商的数据将会走出低谷。“上海打造全球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愿景,培育形成50家电子商务重点上市企业、10家有影响力的外贸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努力,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跨境电商企业落户上海。期待上海的跨境电商,借税改新政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