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2023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和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讨会。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专家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潘晓岗、副主任强鹏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何鹏程,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地驻沪机构、各区合作交流办和投促部门、各地在沪商协会有关领导同志,企业家及专家学者等。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强鹏程主持。
何鹏程副书记致辞表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长三角需要在全国经济中更好发挥“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聚焦“大、中、小”三个空间尺度,即聚焦战略联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与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联动发展,促进资源要素流动与聚集;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长三角人才、科技等优势,推动产业创新集群一体化发展,实现后发地区功能跃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小尺寸空间制度创新实验田作用,推动规划、土地、项目建设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
潘晓岗主任致辞表示,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一篇大文章,服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上海合作交流工作的应有之义。他认为,合作交流工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撑,“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为分析研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重大战略联动情况提供了学术支撑,科技创新则为深化合作交流工作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未来,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新的发力点,探索加强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联合上海财经大学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四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综合考虑市场、社会、政府三个层面的合作,构建起涵盖产业关联、商贸联系、创新合作、交通人口、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合作7个方面近5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元流量与关系数据,对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的区域联动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指数研究对象共145个城市,涵盖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其他副省级城市,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主要城市以及上海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城市。
会上,张学良教授对“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间区域联动指数”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和解读。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间区域联动指数”,今年是连续第四年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依托指数研究,还建立了数据平台和交互式空间可视化系统,进一步丰富指数展示形式、扩展指数应用功能。
根据2022年数据的计算分析,上海与全国145个主要样本城市的区域联动指数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分布。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为北京、苏州、杭州、深圳、南京、宁波、广州、南通、无锡、嘉兴、武汉、合肥、重庆、天津、成都、常州、西安、盐城、郑州、长沙。从产业关联、商贸联系、创新合作、交通人口、社会文化、公共服务和政府合作的分项指数来看,城市之间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从指数结果来看,上海对内合作联动不断推进,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中心节点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海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间的强强合作也是当前区域合作联动的主要形式,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联动格局初步形成,并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张学良教授基于指数研究成果,重点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与上海联动指数排名,前十名城市中长三角占据了7个,另外在排名较前的强联动与较强联动城市样本中,长三角地区也占据了一半以上。从长三角城市的平均排名来看,2022年平均排名相较上一年城市也有所上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龙头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各地区与上海在经济、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较快突破,城市之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以及公共服务的共享性不断增加。从长三角发展的“点”“线”“面”切入,张学良教授在“点”的层面选取了合肥、台州两个城市进行了重点案例分析,“线”的方面聚焦G60科创走廊和G40健康生态走廊两大发展廊道建设,在“面”上则重点对长三角“大橄榄型”“小橄榄型”空间发展形态进行了论证和阐述。
马利庄教授在会上作题为“服务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AI技术大爆发,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机器人生态加速共融共生,引领智能产业发展。下一代结合AI技术的控制系统也在逐渐发展,以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AI驱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要求机器人具备“看”和理解图像和视频视觉感知、规划与推理的能力,也要求机器人具备文本分析、语义理解的能力,多模态大模型为实现机器人感知提供新方案。未来,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领域将孕育新蓝海,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千家万户,增量经济潜力无限。
(供稿/供图:崔悦 杨羊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