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仪式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创业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烈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中芯国际原董事长周子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计算经济交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品燕相继发表主旨演讲。
解冬代表上海市政府对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和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依托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优势,成立数字经济系,聚焦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全面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是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背景下,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努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的战略性布局与探索。
张勇表示,伴随着以人工智能新一代技术发展为代表的各类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又正在全面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对于过去20年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行总结、形成理论体系,对于应用经济类的各个学科,在经济全要素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全新的交叉发展,培养适应未来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关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许涛表示,未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将以服务国家和上海数字经济发展为核心,聚焦重大需求、凝练优势特色、强化内涵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学校将以数字经济系为改革的试点,以系统思维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与各战略合作单位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建数字经济教材等,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真正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具有较强数据、决策与创新能力的数字经济人才,有效提高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更好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副系主任肖升生介绍了数字经济系的发展愿景。肖升生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竞争格局重建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排兵布阵的重点方向。为更好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上海财经大学于2022年底在现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数字经济学二级学科,成立数字经济系,并纳入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特区建设,在学校“高起点、高要求”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汇聚多方力量,全力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数字经济系将充分发挥上海财经大学学科特长,倡导学科交叉和校企联合,汇聚校内外一流师资,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培养模式,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经济学Ⅳ类高峰学科为支撑,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企业出版数字经济专硕系列教材,形成引领国内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上财方案”。
在科学研究方面,数字经济系将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数字经济战略前沿,立足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依托我校在经济、金融、管科、统计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聚焦面向数字经济的市场机制设计与政策评估、数字驱动的经济预测与决策、数智化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和数字经济风险管控与安全计算等四个研究方向,逐步打造数字经济科学研究的“上财品牌”。
在社会服务方面,数字经济系将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参与数字经济相关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并提供专业意见和高质量参考方案,在数字经济智库建设、知识传播等方面形成“上财特色”,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据介绍,数字经济系将以面向数字经济的市场机制设计与政策评估、数据驱动的经济预测与决策、数智驱动的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数字经济风险管控与安全计算为研究方向,为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科创企业输送国际视野宽广、学科基础扎实、洞悉前沿科技、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专家学者共话数字经济未来发展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烈宏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更深刻地改变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当前迫切需要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理论指引,技术和理论同频共振,共同为全球数字经济浪潮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从中国的经济现象着手,用中国的数据研究,扎根中国场景创造出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新定律。培养数字经济理论和人才需要搭建前瞻性、交叉型的学科知识体系。经济理论是长周期的“缓变量”,而数字技术则是短周期的“快变量”,数字经济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两者的互相结合、共同作用。这就要求数字经济研究不仅要深入研究供给、需求、业态、治理等“缓变量”,还要敏锐把握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这个“快变量”,开展交叉复合研究才能更好的探寻数字经济的理论之路、发展之脉。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中芯国际原董事长周子学指出,数字经济系的人才培养需要同时适应人才的复杂性、探索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国际性的新要求。希望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能够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的数字经济人才,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打造竞争新优势筑牢人才支撑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指出网上交易的特点是流量巨大,在这样一个高峰高速的流量里面,极个别的一些不法交易鱼龙混杂,如何既快又准的发现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网络金融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金融欺诈、跨境洗钱、贸易逃税等等不法行为,都会严重干扰国家的金融秩序。为了解决网络交易风险快速计算的问题,针对如何“算得准”,他及团队提出了网络交易风控的行为认证方法,通过从变化的行为数据中求解不变的行为纹理,把交易过程不变的内容确定下来,由此解决了交易风险检测准的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指出,数实融合应该是指数字化向非数字化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他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这个时代传授知识只是手段,能力培养更重要;二是在学科设置中,跨学科、跨边界的特征极其鲜明;三是数字经济是个综合交叉学科,教学和科研需要跟产业实践结合。
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计算经济交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品燕指出,计算经济学是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前者的关键是算法与复杂性,后者的核心是激励、动机与多方互动且寻优情形下的均衡。他进一步提到,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源于内生需求,决定了二者在学理上的融合。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经济学的这些融合涵盖了理论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学等多领域知识,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特别迅速、涵盖的领域特别多,是一个大的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要坚持开门办学,要把数字经济这个宏大领域的课程讲好,面对如何做好培养方案、开设课程这些问题,大学老师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冯晓源对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交叉学科未来的人才培养表示了充分的信心。他认为,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也是数字经济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数字经济的“数字”背后是数据,它可以用来填补各学科之间的鸿沟。把大量数据处理好,需要各方面保持完全交叉、完全开放的状态。通过各学科的合作、学校企业的共同开发,一定会为社会大众带来福祉。谈及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冯教授认为,交叉学科交叉的不仅仅是专业、学术,更是交叉思维。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扬勇强调,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经济。数据就是指电子化的数据,数据的激活应用,首先要解决法律问题。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问题是经济,数据要变成数据资产。他从数据产生、定价到交易的全过程出发,谈到了数字经济会涉及到计算机、经济学、会计学、商学、监管等学科专业角度,而这些也应该是数字经济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领域。仅就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而言,就需要二年左右的培养时间。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宋海涛建议,上海财经大学未来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开门办学,其次要利用上海非常好的数据要素的国资企业、头部企业资源,通过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的系统培养过程。这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更好地有助于将技术、创新范式等形成产品、形成商业模式,迅速实现产业化,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做贡献。(图片由上海财经大学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