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娜
今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沪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指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好于市场预期,民企和社会信心提振,民间投资回升明显,助推实体经济有所好转。
数据显示,消费信心上升,增速基本平稳。2017年一季度消费名义累计同比增速10%,尽管较2016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不过,3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冲高到10.9%;进一步,消费者信心、满意和预期指数自2017年年初均有所上升,特别地2月份有明显上升,显示消费下行压力有所缓解,整体上仍算增长平稳。
投资名义增速回升,民间投资回暖。2017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比2016年全年累计增速8.1%提高了1.1个百分点。投资价格随PPI上涨而大幅上涨是名义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剔除价格因素后,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4.5%,比2016年全年下滑4.3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提高,贸易顺差较2016年同期有所减小。剔除季节性因素,2017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速相比2016年大幅增长。其中,进口增速显著快于出口增速,贸易差额相比2016年一季度下降438亿美元。出口需求显著回升,导致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均有所增长。
一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出现明显好转,劳动力市场整体状况得到改善。2017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90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523万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环比分别上升30.2%和29.8%,相较2016年2-4季度的环比持续下跌,恢复势头强劲。同时,同比数据显示相较于2016年全年同比增速为负的情况,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大幅回暖,分别上涨7.8%和2.1%,表明此次恢复并非季节性因素(春节)导致,劳动力市场状况确实在明显改善。
课题组认为,短期政策可提振中国经济于一时,但长久发展之计还在于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应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及其改革落地的执行力问题。只有改革真能到位,才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之实际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和推高潜在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