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举办105周年校庆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2-11-14来源:社会科学报字体:[]设置

11月12日,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了“新财经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2022年上海财经大学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国内财经界顶尖专家学者、金融机构的校友高管与上财学者进行演讲与互动交流。该论坛“线上+线下”相结合,设立一个主会场、两个直播分会场,300多位学者、校友、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此,今年的上财高峰论坛以“新财经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重大经济问题,分享见解,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为持续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贡献智慧。

聚焦新财经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主旨演讲。

肖钢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是下一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前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在快速发展,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加快。对传统制造业而言,数字化改造是产业数字化的一个主赛道,产业数字化也带来了生产组织和商业模式变革。他从加强顶层制度安排、着力打造数字信用基础设施、场景聚合与生态对接、变革风控模式等四方面分析了下一步如何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屠光绍就如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出了八点认识:要健全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功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健全资本市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健全资本市场推动社会融资体系优化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资本市场引导居民财富结构转型的功能,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资本市场提升资产流动配置效率的功能,盘活存量资源;健全资本市场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的功能,服务双循环格局;健全资本市场促进公司治理的功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资本市场服务民生福祉的功能,扩大社会责任和普惠投资。

朱光耀表示,在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方面,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挑战之艰巨,这也就更加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极端重要性和远见卓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作出的部署,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使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的重大的突破,使中国成为持续吸引海外投资的热土,推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更紧密的融合,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做出中国的更大的贡献。

周延礼结合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现状、制度建设回顾等,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加快社保制度建设步伐,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到实处:需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推动其精准化、定制化;提供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的相对平衡;提高政府部门服务便捷性,支持多种缴费方式,方便养老金支取;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以及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刘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科学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中如何把握大局,躬身入局,精准布局是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需要共同回答好的问题。作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国家队,交通银行将全面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现专业水准,展现大行担当,更加紧密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强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更加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精准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更好践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加强数字化人民币跨境场景建设,并将其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度融合;持续提高贸易金融便利度,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等。

刘元春教授基于二十大报告关于世界与中国形势的判断,结合世界经济面临的经济滞胀、地缘政治冲突等挑战,提出了中国发展中面临的几大核心问题,认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是世界的艰难期,同时也是中国战略突破的机遇期。他认为:增长速度下台阶、增长中枢持续下移,导致政策利率无法向自然利率快速靠拢,给传统金融定价模式带来挑战;大时代中由于疫情、战争、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等造成的系统性断裂带来的风险导致传统定价模型难以计量;技术创新的速度正在递减,其带来的世界红利快速下滑,风险投资面临挑战,迎接创新的金融需要重新布局,而世界技术的孕育期却为中国提供了绝佳的赶超机会和弯道超车的机会;高债务、高杠杆与利率提升期必定带来一段时期的去金融化;中国未来的各类结构性变化还会对金融形态产生冲击,例如老龄化对养老产业与金融发展的影响,去房地产化对财富管理与配置的影响,绿色转型、数字转型、内外双循环转型等带来的金融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变化等。

随后的圆桌论坛邀请来自金融机构的校友高管与一位校内学者,即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东方证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金文忠,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戈,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锦泉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范子英教授,围绕“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于扩内需和创新转型”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和交流。(图片:上海财经大学宣传部、段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