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成群,情定草原——统计与管理学院“三下乡”宣讲服务团奔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发布时间:2019-08-10来源:统计与管理学院字体:[]设置

 7月,为贯彻落实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的要求,利用统计学相关知识,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宣传和普及以及呼伦贝尔地区的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的“青年观察家”实践团,在学院王钰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呼伦贝尔市,展开了主题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边区畜牧业从业者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前,团队成员先查阅文献资料,阅读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在统计与管理学院郑正喜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产业转型与环境发展两个主题,区分规模化牧场与散户两种主体,设计了两种初版调研问卷,并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问卷内容。

7月17日,团队来到上库力乡的前进村,采访了前进村王书记。通过和王书记交流和参观前进村建设,同学们见证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基层人民带来的福利。从人工作业到机械化,从散户放牧到集约合作,从砖墙瓦房到高楼林立,村子的发展历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同学们也了解到了以往材料与报道中未曾涉及的问题与困难。随后,同学们据访谈记录完善了问卷,为接下来的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7月18、19日,团队分别前往了呼伦贝尔农垦下辖的哈达图农牧场与牙克石农牧场,哈达图农牧场畜牧部白部长和牙克石农牧场畜牧科王科长接受了采访。团队成员以“十三五”规划中对牧业的新要求作为提纲,询问了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在访谈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大规模牧场的机械化与集约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养殖方面使用了TMR机、刮粪车等自动化机械,挤奶也全是机器无菌作业。有关检疫、禁牧休牧、国家补贴等政策的落实较为到位。但保险、废料处理、品牌建设、电商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落实并惠及呼伦贝尔牧业还需时日。同时,呼伦贝尔地区连续三年旱灾,加之进口乳制品的涌入,肉业、乳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而牧场在自然灾害防治与当地品牌建设等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采访牙克石牧场畜牧科王科长)

7月21、22日,团队参观了谢尔塔拉种牛基地与特尼河牧场,了解了三河牛等优良畜种的育种情况,同时也了解到近几年乳业行情走低对优秀牛种、牛群结构带来的冲击,并收集了相关数据。

左图:在谢尔塔拉种牛基地了解三河牛培育历程

右图:重达1450公斤的黄白花三河牛

为了使数据更加全面,在走访代表性牧场的同时,同学们分别前往了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莫拐农场等地的牧户聚居地,走进牧民家中,了解真实的牧民生活,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

(采访散户牧民)

成员们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干旱以及鲜奶收购价格走低,使得许多牧民,尤其是依赖出售生鲜牛乳获得收入的牧民(如莫拐地区),收入明显降低,许多牧民仅能勉强收支平衡,甚至有些牧户已经入不敷出,开始放弃养牛。虽然干旱发放草料补贴、购买机械补贴等相关政策,在有些地区补贴情况较好,但政策的落实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补贴少、发放晚、信贷困难仍旧困扰着很多牧户。在散户调研中,共得到有效数据三十余份,同学们在宣讲政策,收集数据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基层畜牧业从业者生活的酸甜苦辣;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为基层人民反映问题,也正是作为“青年观察家”应该做的工作。

采访陈巴尔虎旗犇腾牧场(合作社)负责人

项目成员走进了牛羊成群,碧草蓝天的呼伦贝尔,更见识了美丽景色背后畜牧业发展的坎坷路程。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呼伦贝尔的畜牧业终将走出一条因崎岖而辉煌的道路。


(供稿:杨文赫  供图:安仲德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 :2019年8月10日)